翔宇首页收藏本站

淮安翔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6|回复: 0
收起左侧

《碧螺春》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一笑了之 发表于 2013-1-3 11: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碧螺春》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篓、煞”等11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霞、弥”等10个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4、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迸发出无限旺盛的生命活力;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读书,多种形式地读,如自由读、默读、诵读、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等方式,读通、读熟课文,边读边思考,感悟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所描述的实物与自己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与网络时代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文稿、茶文化资料、朗读的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碧螺春的?
生:课文是从碧螺春的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过程、品茶这五个方面来写的。
师:课件出示播放背景图兼音乐。
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产地是在太湖的东山和西山,它最大的特点是香,因此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谁能联系你看到的茶园和平时闻到的茶香简单说说诗的意思。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像生活一样,不断揭开新的一页,充满不朽的生命力。这里,教师充分调动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过茶园采茶,品尝过茶来理解诗句,厚实阅读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生:学生回答略。
师:从“入山无处不飞翠”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1:我似乎看到了吴县东山西山的茶汛,那满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茶树。
2:我看到了绿树映衬着采茶姑娘真是美得像幅画
3:我看到采茶姑娘披着晨雾,踏着朝霞,三五成群,结伴走向茶园。
师:你想不想看看晨雾里姑娘采茶的情景呢?
二、学习采摘图
1、 谈话:“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刚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开始了。”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欣赏一下碧螺春的采摘图。
2、大家边看图边听录音,看看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1)、交流:是美丽动人的图画。 
2)、出示文字,这一自然段写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园采摘嫩芽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看看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呢?
3、生读后交流。结合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采茶姑娘,说说自己为什么会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到采茶姑娘的轻盈敏捷。
(“结合自己看到的采茶姑娘,说说自己为什么会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到采茶姑娘的轻盈敏捷。”这一训练,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也优化了教学过程,还能使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用语文,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4、是啊,多美的文字,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一幅幅茶园的美景展示在我们眼前吗?齐读。
5、文章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美如画卷,能不能试着记住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两句呢。指名背、齐背。
师:茶园的景色固然是美不胜收,但采茶姑娘更让我们动容。所以“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作者用他那如画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早采茶图”。
师:《碧螺春》一文还为我们描绘了另外两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三、学习焙茶图
过渡:清晨采茶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入夜焙茶更是让人感觉新奇无比。今天,就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角色,在熟读课文以后来扮演焙茶手,体验茶艺。
1、我们来读读第五自然段,焙茶过程中哪儿让你感到繁忙、新奇?在焙茶手的动作下面做个标记。
2、根据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3、 出示焙茶手焙茶录象,边看边学:揉、搓、捺、抓
(教师利用录象让学生学焙茶手焙茶,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敢于大胆想像,充分演练,智慧之花竞相开放,教学高潮不时迭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
4、同学们演得真好,读得也一定会更好,练练。
5、还有哪儿让你感到新奇、繁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叫“工艺”?为什么称碧螺春为“工艺茶”?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一切有语文滋养的活动,都可以把它当作教材。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6、这一段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如果此时你们正在欣赏焙茶手焙茶,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焙茶手真是技艺高超啊!
生:焙茶手,你的技艺太熟练、太厉害,看你焙茶真是一种享受,收我为徒吧,教我几招焙茶的诀窍吧。
请读出你们的这种感受。             
师:此时此刻,我想说——(真想尝尝碧螺春茶,滋味到底如何?)
四、学习品茶图
1、出示第六自然段, 引读。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这是在月下品茗。    
2、继续读,联系整个自然段,实物演示,教师当场泡碧螺春茶,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说话:
(学生通过眼看、鼻闻,充分领略碧螺春茶的香,一个个都发出由衷的赞叹:碧螺春真美呀! 碧螺春真香呀! 碧螺春多绿呀!
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环境,就会使“把世界引进教室”、“把生活引进课堂”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
生: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
师:请你找找碧螺春色艳的句子。
生:这时叶芽舒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
师:请你找找碧螺春香浓的句子。
生: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
请一位学生品茶。然后找找碧螺春味醇的句子。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知识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语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就会加深感受。)
生: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仍感觉甜津津的。
师:能理解“一旗一枪”吗?
生:旗是叶,枪是含苞的芽。
师:同学们为客人沏碧螺春过茶吗?谁能说说沏碧螺春茶的程序?
(教师在课前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师:朋友们坐在一起品茶,仅仅是品茶吗?还在品什么?(课前预设:茶有时不单单是解渴之物,在很多时候它像一座桥梁,沟通你我的,使陌生的成为熟悉,使熟悉的成为亲密的。真所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友如茶,则淡而清香,愈渐愈浓,令人回味。)
(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课前教师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课上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在品茶生活中,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
1:读“茶水入肚……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2: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师:茶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同样也给国外友人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那么你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看到了什么呢?谁来说说?  
生畅所欲言。
师:真是江南春光美,江南人更美,美在生活,美在劳动,美在创造。
(美在生活,美在劳动,美在创造。自然地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板书设计                      采茶乐   
                   碧螺春        制茶忙       江南明媚的春光
               (色 香 味 形)   品茶香
教后记:
一、巧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因此,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形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图片,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因为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
在这篇课文中,我针对学生对茶特别是茶文化的生疏,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通过展示图片,营造氛围,拉近学生与茶的距离,再引导学生自由读、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读一边想象、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形式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焙茶手技术的娴熟,陶醉于品茶时的浓浓情谊中。指导学生借助收集的资料,加深对文章的感悟,真正领略茶文化的魅力。
二、创设情景鉴赏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呢?教学时,我努力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美。特别是在学习“采茶”部分时,重在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感悟,带着眼睛去看,带着耳朵去听,带着鼻子去闻,带着心去感受,带着大脑去思考,就能体会到语言文字里所描绘的景,所蕴含的情,就能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品文----品茶----品情----品生活”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入到语言文字中感受茶的馨香和人们对茶的喜爱。正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引导朗读领略意境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课堂上,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有感情朗读、伴乐朗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走进茶园与采茶女共享劳动的快乐,与茶手共同制作上等的碧螺春,和朋友月夜品茗畅谈抒怀……。
最后,我设计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将学习课文引向课外生活实践,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比原知识具有更丰富的信息与外延,更易与学生的知识经验连接起来,体现了语文教学既要根植于语文文本本身,又要游离于语文文本之外的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展示自信美、成就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5041071号 淮安翔宇网络 技术支持,Copyright© 2012-2013 All Right Reserved.
返回顶部